後疫情時代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的建議,以室內空氣品質監測政策與有效的清潔協定打造更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

Covid-19 自2020年開始衝擊全球,世界各地有無數企業改變辦公政策,而居家辦公一度成為顯學。然而,隨者疫苗接種普及和相關公衛政策指引,大多數產業恢復正常營運模式。後疫情時代,透過科技協助,可建立更務實的預防措施,既有助產業發展,也能確保公眾健康安全。

瞭解病毒傳播

目前已確定 SARS-CoV-2 病毒會透過交談、打噴嚏或咳嗽時的呼吸道飛沫散播。病毒一旦落於桌面、門把等處,仍會持續傳播,因此必須就環境進行定期清潔消毒。此外,民眾講話、呼吸所排出的氣溶膠比飛沫更加細小,在空氣中能懸浮的更久、遠超出現行規範的社交距離。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出版相關政府機關在評估室內通風時應考量的藍圖規劃,以及達成建議通風程度所需的主要步驟或簡單改善室內空氣品質(IAQ),以減少 COVID-19 散播的風險。

建立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很明顯的,企業雇主需要利用正確的策略和工具打造更安全的環境。如空氣品質感應器、二氧化碳感應器、溫度感應器和在場感測器等 IoT 監測解決方案,能隨時偵測室內空氣品質,也是一種減少超過 60% 氣溶膠傳播的有效方法。

二氧化碳感應器與在場感測器的利用

根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資訊,二氧化碳濃度,是室內空氣品質重要指標之一。BCA/NEA/MOH 已建立監測場所中二氧化碳的特定指引。其中,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應低於 800 ppm,一旦濃度超過 1100 ppm, 即表示該區通風不良,或人潮過於擁擠。

市場中有各式各樣的二氧化碳偵測器,但市面上多數產品不具有聯網功能,換句話說,感應器偵測到的資訊,仍須仰賴人工判讀。具備聯網功能的二氧化碳偵測器,可同步監測,並遠端管理多處空氣品質狀況,有利管理者高效率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例如:

  • 規範占用區的占用率
  • 開窗/門增加空氣流通
  • 由調整 AHU/FCU/PAU/FAF/EAF* 的速率和容量,增加室內進氣口和空氣供應。

一旦辦公室或會議室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感應器會傳送相關資訊,並透過Telegram等相關通訊軟體推播警報,以利管理單位進行處理。

此外,管理單位可藉由二氧化碳感測器的數據,判斷該空間的使用情況是否正常,避免過量人潮聚集在狹小的空間內,不利空氣流通。相關資訊可同步傳輸至BMS建物物管理系統,協助自動化HVAC流程。

使用此資料,建築物管理者能執行資料驅動的通風,以便自動最佳化新鮮空氣的流通,例如:高品質空氣過濾系統的部署能進一步減少 47% 的病毒傳播風險。

二氧化碳感測器原理單純,但可發揮功能強大,優化室內空氣品質,有助降低勞動力重返辦公室的疑慮,亦有助商務辦公大樓轉型「健康建築」。

*AHU:空調箱;FCU:風管機組;PAU:預冷空調箱;FAF:新鮮空氣送風機;EAF:風扇空氣出口